林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林西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 的通知

林政办发〔2023〕23号  2023-05-30
字号: 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林西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林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30日

 

 

林西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

 


为巩固提升全县水环境质量,加强和规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22〕17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区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监督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22〕94号)、《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赤峰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赤政办发〔2023〕17号)、《关于贯彻落实赤峰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赤环发〔2023〕74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建设好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二)工作目标

2023年在我县原有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工作基础上,完成全县流域内入河排污口的再排查,对已完成整治的入河排污口开展“回头看”,对在用入河排污口进行再排查,建立新增入河排污口清单、已完成整治入河排污口“回头看”问题整治清单。

2024年持续推进流域内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

2025年基本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按照“一口一策、一口一档、一口一标识”的要求,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

二、工作内容

(一)全面排查和精准溯源

1.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内蒙古赤峰有色金属开发区(林西产业园)管委会组织实施本辖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一是在原有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人工实地勘察等手段开展入河排污口再排查,查缺补漏,做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摸清各类排污口的分布及数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单位基本情况、排污口责任主体,建立新增入河排污口清单(附件1)、已完成整治入河排污口“回头看”问题整治清单(附件2)。二是将两个清单于2023年7月15日前报给赤峰市生态环境局林西县分局汇总,逾期未报送视为辖区内无排污口。赤峰市生态环境局林西县分局根据各地区报送的清单进一步明确排污口设置审核情况、排污许可证要求、入河排污口下游关联的国控断面、水功能区等有关情况,实现全县入河排污口排查全覆盖。同时,按照“边排查、边监测”的原则,建立健全排污口监测体系,做好排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受纳水体水质的监测、统计。三是对原有已完成整治的入河排污口开展“回头看”,重点排查封堵的排污口是否彻底封堵、保留的排污口是否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2.明确责任主体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则,逐一明确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建立责任主体清单。对于难以分清责任主体的排污口,要组织开展溯源分析,查清排污口对应的排污单位及其隶属关系,确定责任主体;经溯源后仍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由林西县人民政府指派确定。责任主体负责源头治理以及排污口整治、规范化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

(二)实施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

1.明确入河排污口分类

根据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所属行业及排放特征,将入河排污口分为工业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农业排口、其他排口等四种类型。其中,工业排污口包括工矿企业排污口和雨洪排口、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和雨洪排口等;农业排口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口、规模化水产养殖排污口等;其他排口包括城镇雨洪排口、大中型灌区排口、规模以下水产养殖排污口、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排污口、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口等。按照《入河(海)排污口命名与编码规则》(HJ1235—2021)对辖区内入河排污口进行命名和编码。

2.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

根据排查溯源和“回头看”结果,新排查发现的入河排污口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以截污治污为重点,进行整治;原有已完成整治的入河排污口未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进一步规范化建设。

整治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排污口的整治,应做好统筹,避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确保整治工作安全有序。对取缔、合并入河排污口后可能影响防洪排涝、堤防安全的,要依法依规采取消除安全隐患措施。

(三)整治措施

1.依法取缔一批

对违反法律法规,在饮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内设置的排污口,依法采取责令拆除、责令关闭等措施予以取缔。对于其他已丧失排水功能的入河排污口,应拆除、关闭。排污口拆除、关闭后,应采取生态修复等方式恢复河道岸线原貌。同时,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避免“一刀切”。

2.清理合并一批

对于城镇污水(含乡镇,下同)收集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生活污水散排口,应通过截污纳管予以清理合并,有多个排放口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进行排污口合并改造。

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内企业污水通过截污纳管由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统一处理,原则上不设置入河排污口,且一个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污水处理厂原则上只设置一个入河排污口。

工业及其他各类园区之外的工矿企业,原则上一个企业只保留一个工矿企业排污口,对于厂区较大或有多个厂区的,应尽可能清理合并排污口,清理合并后确需保留两个及以上工矿企业排污口的,应开展技术论证并书面报告给行业主管部门及赤峰市生态环境局林西县分局,并抄送市生态环境局,严格监督管理。

3.规范整治一批

对确需保留的排污口,要从设置科学性、合理性、建设规范性等方面明确需要整治的问题,组织进行分类整治。对存在借道排污等情况的排污口,要组织清理违规接入排污管线的支管、支线,推动一个排污口只对应一个排污单位;确需多个排污单位共用一个入河排污口的,要明确各排污单位责任,并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对存在布局不合理、设施老化破损、排水不畅、检修维护难等问题的入河排污口和排污管线,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整入河排污口位置和排污管线走向、更新维护设施、设置必要的检查井等措施进行整治。

依法依规对城镇雨洪排口旱天污水直排开展清理整治,严禁盲目合并、封堵城镇雨洪排口,防止影响汛期排水防涝安全。城镇污水处理厂溢流口、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溢流口应实施铅封,或安装流量计监控溢流,非汛期或非紧急情况禁止向河道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入河排污口均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建设缓坡等有消力作用的平台或设施,以减少排污口所排废水对河床的冲刷。入河排污口设置应当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在明显位置设立标识牌,便于现场监测和监督检查。

(四)规范设置审核,严格监督管理

1.加强规划引领

各部门要将入河排污口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安全保障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功能区划等规划区划紧密结合,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入河排污口设置的规定,从源头防止无序设置。

2.严格规范审批

工矿企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的设置依法依规实行审核制。对未达到水质目标的水功能区,除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外,要严格控制新设、改设和扩大入河排污口。

辽河流域范围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审批建设项目的入河排污口、松辽流域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的省界缓冲区范围内的干流入河排污口、设有“十四五”省界国考断面但未划定省界缓冲区的河流省界上下游各10公里河段干流或左右岸边界河段干流的入河排污口、其他存在省际争议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由松辽流域局负责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自治区审批的,其入河排污口设置由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负责审核;上述范围外的其他入河排污口设置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审核。

可能影响防洪、供水、堤防安全和河势稳定的排污口设置审核,应征求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排污口设置审核信息要及时依法向社会公开。

3.强化监督管理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住建局、园区管委会根据排污口类型、责任主体及部门职责等,对保留的入河排污口实施“排污单位—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纳水体”的全过程监督管理。赤峰市生态环境局林西县分局应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排污口设置审核、核发排污许可证等措施,依法明确排污口责任主体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要求,并对排污口开展监督性监测。

4.加强日常监测

工矿企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企业要依据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环评文件、排污许可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要求,开展排污口出水水质自行监测并完成信息公开,生态环境部门按要求开展监督性监测。对新改扩建的排污口在三个水文年内实施跟踪监测,如发现排污口的设置对国控断面、水功能区水质和重要引水设施产生重大影响的,需重新论证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对工业企业和园区污水处理厂雨洪排口、城镇雨洪排口、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排口、农田退水口、沟渠(泄洪沟)、河涌、其他排口等待生态环境部印发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后,按相应规定开展监测。

5.严格环境执法

赤峰市生态环境局林西县分局将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系统,加强执法监管。对违反法律法规设置排污口或不按规定排污的,依法予以处罚;对私设暗管借道排污等逃避监督管理的,依法从严查处。

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应当定期巡查维护排污管道,发现他人借道排污等违法违规行为,应立即向赤峰市生态环境局林西县分局报告并留存证据。

6.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赤峰市生态环境局林西县分局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建设统一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平台,管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设置审批、日常监督管理等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要统筹协调住建、工信、水利、农牧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提升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赤峰市生态环境局林西县分局会同县住建、水利、农牧、工科等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相关责任,督促和指导各地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日常监督管理,督促相关责任主体落实整治责任,确保排查整治工作落实到位。定期对辖区内入河排污口进行巡查,发现已完成规范化建设的设施出现损坏的,督促排污主体单位对损坏的设施进行修复,务必满足规范化建设要求。

强化部门协作

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取得实效。赤峰市生态环境局林西县分局统一行使排污口污染排放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县财政局做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经费的预算及安排落实;县水利局根据河道和岸线管理保护、防洪、供水、堤防安全要求,指导排污口设置;县住建局指导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雨污混排口排查整治;县农牧局指导畜禽养殖排污口、水产养殖排污口、大中型灌区排口排查整治。

严格考核问责

将入河排污口整治和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全县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内容,对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进度严重滞后以及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行为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地方、部门和人员责任。

加大舆论监督

排污口责任主体应通过标识牌、显示屏、网络媒体等渠道主动向社会公开排污口相关信息。建立完善公众监督举报机制,鼓励公众举报身边的违法排污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附件:

1.林西县新增入河排污口清单

2.林西县已完成整治入河排污口“回头看”问题整治清单


 

 

 

 

 

 

 


附件1:  

 

林西县新增入河排污口清单

 

名称及位置

审批及登记情况

设置主体及排污单位

是否位于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

入河前是否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监测日期

污染物超标指标及超标倍数

超标原因

年排水量(t/a或日排水量t/d)

雨污是否分流

排污口使用情况(在用、停用)

备注

县区

入河排污口名称

入河排污口编码

入河排污口类型

经纬度

流域

具体位置

受纳水体名称

审批情况

登记情况

建成时间

设置单位

主要排污单位

排污许可证编号

审批单位

审批时间

是否登记

登记单位

登记时间

东经

北纬

 

 

 

 

 

 

 

 

 

 

 

 

 

 

 

 

 

 

 

 

 

 

 

 

 

 

 

 

 

 

 

 

 

 

 

 

 

 

 

 

 

 

 

 

 

 

 

 

 

 

 

 

 

 

 

 

 

 

 

 

 

 

 

 

 

 

 

 

 

 

 

 

 

 

 

 

 

 

 

 

 

 

 

 

 

附件2:

林西县已完成整治入河排污口“回头看”问题整治清单

 

县区

序号

所属流域

入河排污口名称

入河排污口编码

入河排污口类型

存在的问题

整治目标及措施

完成时限

整治责任主体

 

 

 

 

 

 

 

 

 

 

 

 

 

 

 

 

 

 

 

 

 

 

 

 

 

 

 

 

 

 

 

 

 

 

 

 

 

 

 

 

 

 

  

 

 

蒙ICP备0500472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000053  蒙公网安备15040002000101
主办:赤峰市人民政府 承办: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476-8334134
建设管理:赤峰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新城区玉龙大街1号党政综合楼 邮编:024000

蒙ICP备19002512号-2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030014  蒙公网安备15040302150577
主办: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政府  承办:赤峰市元宝山区人民政府  地址:赤峰市元宝山区政务局三楼
联系电话:0476-3512681(政府办公室)  0476-3518200(政务服务局)  网站地图

蒙ICP备16004577号-2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240018  蒙公网安备15042402150444号
主办:林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476-5322212  网站地图

蒙ICP备1700528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250026  蒙公网安备15042502150445号
主办: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  承办: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476-5322212   地址: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应昌街道北段   网站地图

蒙ICP备19002805号-2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300045  蒙公网安备15043002000017号
主办:中共敖汉旗委员会、敖汉旗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476-4322588   地址:敖汉旗党政综合楼   网站地图

蒙ICP备11000963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290065   蒙公网安备15042902150470号
主办:宁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476-4231043(仅受理网站事宜)   地址:宁城县政府党政综合楼   网站地图

蒙ICP备0500224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020026   蒙公网安备15040202150546号
主办: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  承办: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476-8253726(仅受理网站事宜)   网站地图

蒙ICP备1900331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040025   蒙公网安备15040402000143号
主办: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476-8446831   地址:赤峰市松山区友谊大街东段  网站地图

蒙ICP备05003979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210033    蒙公网安备15042102000114号
主办: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476-7232909   地址:阿旗党政综合楼321室    网站地图

蒙ICP备15002593-3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220024    蒙公网安备15042202000014号
主办:巴林左旗人民政府   
联系电话:0476-7232909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契丹大街中段    网站地图

蒙ICP备0500192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230022    蒙公网安备15042302000112号
主办:巴林右旗人民政府  承办:巴林右旗政务服务局
联系电话:0476-6216102   地址:巴林右旗党政办公楼    网站地图

蒙ICP备14003692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1504260022    蒙公网安备15042602000100号
主办:翁牛特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翁牛特旗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联系电话:0476-6360788   网站地图

蒙ICP备07000271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4280030    蒙公网安备15042802150438号
主办单位: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476-3759736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党政综合楼信息中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