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镇:百亩大葱绿油油 农技上门助丰收
林西镇:百亩大葱绿油油 农技上门助丰收
金秋时分,林西镇南门外村的百亩大葱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采收景象:翠绿的葱叶随风舒展,村民李卫东握着葱叶、顺势一拔,带着泥土香的大葱便整齐码进筐里,虽然满头大汗,但是脸上满是喜悦之情。地头的农技员还在叮嘱着“收后晾晒的注意事项”——这片丰收的葱田,正是靠技术赋能、发展特色农业的林西镇生动写照。
“往年种葱,要么病虫害找上门,要么葱白不够粗,产量总上不去。今年不一样,从栽苗到浇水,镇农技中心的人来了好会回呢!”正在拔葱的村民李建国举起一捆大葱,笑着说,“你看这葱白,又直又粗,一亩地能多收500斤,按现在的市场价,一亩能多赚800块!”
今年春天南门外村委会决定扩大大葱种植规模,林西镇农技中心闻讯后主动介入,在栽葱苗之际,带着“定制方案”上门对接服务:针对村里土壤偏碱的问题,指导村民提前撒施有机肥改良土质;生长期遇上葱蓟马,技术员当天就送来生物农药,还手把手教大家“隔行喷雾”的技巧,既防了虫,又避免了农药残留;就连浇水的时机,都根据天气预报调整——“以前凭经验浇,现在听技术员的,干旱时‘小水勤浇’,雨季及时排涝,大葱根才扎得稳。”李建国说。
如今,南门外村的百亩大葱亩产稳定在5000斤以上,村里还联系了收购商在地头设点,刚拔的大葱不用运回家,直接过秤装车,“鲜葱直接卖,省心;想存着卖高价的,技术员还教了窖藏方法,能放到冬天!”村民们围着装满大葱的货车,算着增收账,脸上全是笑意。
这片葱田的丰收,是林西镇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林西镇把“特色农业+技术赋能”作为重点,像南门外村这样的“农技上门”服务,已覆盖全镇8个村的果蔬、杂粮种植基地——种辣椒有“病虫害绿色防控”指导,种中草药有“标准化采收”培训,镇农技中心还建了“田间课堂”,把技术教到村民手里、用到地里。
“以前是‘种啥靠习惯’,现在是‘种啥有技术’。”林西镇农技中心主任张立会说,接下来林西镇政府还要针对村里的需求,继续送技术、找销路,让更多特色作物像南门外村的大葱一样,种得好、卖得俏,真正让特色农业成为村民增收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