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块田”奏响丰收曲】最高亩产1059公斤!林西县官地镇玉米迎来丰收季
金秋时节,林西县官地镇的田野间满是丰收的喜人景象,沉甸甸的玉米棒压弯枝头,金黄色的玉米叶在微风中摇曳,处处涌动着增收的希望。为精准掌握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后的玉米生产实效,科学评定产量水平,9月29日,官地镇邀请县农牧局农技专家,深入王家沟村开展玉米测产工作,为秋粮产量“精准画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王家沟村的玉米种植基地,一排排玉米株整齐挺拔,饱满的果穗透着成熟的金黄,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测产现场,农技专家严格遵循玉米测产技术规范,从划定测产地块、实地丈量面积,到现场采收样本、精准称重折算,每一个环节都细致严谨、一丝不苟。
他们蹲在田间仔细清点株数,手持卷尺精准测量行距,用天平认真称量果穗重量,确保每一组数据都真实可靠,为产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今天我们共选取4块代表性地块开展测产,其中最高亩产达到1059.89公斤,较去年同期有显著提升!”林西县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刘树清拿着测产数据,脸上满是欣慰。经测算,测产地块的干粮亩产公斤数分别为1059.89公斤、1004.16公斤、1040.14公斤,同田对照传统种植亩产干粮850公斤,产量实现显著提升。而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正是官地镇近年来在玉米高效种植上的持续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官地镇锚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扎实推进玉米产业提质升级。通过深化“两山模式”实践,推行“一村一块田”,以自然村为单位建成68处农业试验基地,确保每个村都有“试验田”,为新技术推广搭建起“先行平台”。其中,王家沟村率先整村推进5100亩耕地“耕种防收”半托管社会化服务,彻底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种植、零散化管理的模式,实现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共同致富”的新格局。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王家沟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创新采用“同田对照”种植方式——将5000株/亩、6000株/亩不同密度种植,与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新品种种植进行对比试验,大力推广密植栽培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模式。经过实践检验,这一模式成效显著,每亩的保苗数由3641株提高到了5361株,亩产也从原来的850公斤跃升至1060公斤,农民亩均将增收400余元以上。
“太开心了!种了这么多年地也没有过这么好的收成,今年真是个丰收年啊!跟着党组织走,准没错!”王家沟村村民刘雪春激动地说。
“从测产结果来看,今年通过‘一村一块田’、土地托管模式推广,再加上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普及无膜浅埋滴灌技术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全镇玉米平均单产实现大幅提升。”官地镇党委书记王金柱表示,这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经验,将为全镇玉米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后续农业技术推广树立了“样板”。
金穗压枝传喜讯,田间欢语话丰收。如今,实实在在的增收数据让农户们真切感受到先进种植模式的优势,也让更多村民主动愿意参与到“一村一块田”和土地托管改革中来。下一步,林西县官地镇将以此次测产丰收为契机,进一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持续扩大“一村一块田”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全镇一块田、土地全托管”建设,让科技赋能更多农田,让丰收的喜悦惠及更多农户,进一步筑牢农牧业“六有”产业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写下更坚实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