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亩产8000斤:林西 “一村一块田”结硕果
金秋时节,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的马铃薯迎来丰收季。田埂间,大型收获机隆隆穿梭,滚筒飞速翻转,一串串裹着湿润泥土的马铃薯顺势蹦出,在田垄间滚落,勾勒出满是效率的丰收图景。不远处,工人们三五成群忙不停:有人俯身拾薯,有人提袋分装、搬车上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亩产达8000斤,比零散种植时增产近三成!”百益合作社负责人段文雨难掩激动。这份丰收,正是“一村一块田”政策结出的硕果。
“以前田地东一块西一块,最大不到2亩,农机进不来、技术难推广,种土豆全靠人力。”下场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彬回忆道。为破解土地碎片化困境,村里响应“一村一块田”改革,在坚持“四不变”和村民自愿原则下,整合全村零散耕地,平整升级为连片高标准农田,机耕机收率达100%。
“现在大型农机直接下田,省人力还能精准种植,为高产打了基础。”下场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彬说。土地整合后,村集体牵头以公开竞拍引入专业合作社运营土豆产业。“我们从种植技术、投入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评,2025年竞拍8200亩承包地,按750元至1000元/亩分档流转,最终百益合作社中标。”张书记说此举既保障经营专业性,又提升土地效益,实现利用与收益双提升。合作社随即引入优质品种,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建立标准化种植档案,还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由合作社兜底市场风险。
“一村一块田”改革让土地“活”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一方面,2025年共发放土地承包款700万元,村民王国彦高兴地说:“把土地流转出去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件好事,自己种费时费力收益低,流转后既能收租金,还能外出打工或园区务工,实现‘双收益’。”另一方面,合作社种植、采收等环节需大量用工,村民李大哥直言:“在家门口采土豆,一天能挣180到22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土豆采收季日均需100名工人,月均工资在3500-6000元不等,真正实现“土地流转顺民意,农户集体双受益”。
目前,林西土豆正通过合作社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凭借内蒙古昼夜温差大、光照足的优势,优质土豆深受市场青睐。“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一村一块田’改革,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通过二产带动一产种植,再通过第三产业的餐饮渠道,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让‘林西土豆’品牌越来越响,带动更多村民在乡村振兴路上稳步前行。”新城子镇党委书记武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