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至沓来 “菇”舞人心
近日,位于林西县五十家子镇轿顶山村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内菌棒加工厂正式开始生产来年的菌棒,这为秋收过后的群众再就业提供了保障,开辟了一条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走进食用菌制棒车间内,一辆辆叉车来回装卸菌棒,工人们动作敏捷的给菌棒装袋,脸上洋溢着笑容,灭菌蒸锅的热气徐徐腾空,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大礼。
“这样的园区,我们希望多建几个,夏天,我自己租棚种菇,冬天,还能在园区打工制作菌棒,收入可比外出打工多,还守家在地。”正忙着给菌棒码垛的工人董国忠说,2019年末,董国忠外出打工回来,听说家门口来了大企业投资建园区,大规模种花菇,他就决定不外出务工了,“家门口”就业成为了现实。
今年年初,董国忠在园区租3个种菇棚,五月开始出菇,到九月末,每个棚纯收入达1.6万元,他说,第一年种,没有经验,明年再种肯定比今年挣得还多,而且从10月份,制棒车间生产开始,就在车间打工,计件工资,每天还能赚一百七八,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近年来,五十家子镇立足工作实际,按照党建引领、农企联合、互助共赢的原则,聚焦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由镇党委牵头,联合农牧、水利、金融、企业等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党组织25个,成立了党建引领农牧产业发展共同体,带动全链产业发展共同体4个,形成“党建联合体”引领、服务“产业联合体”,助推乡村振兴高速高效发展。食用菌产业共同体就是其中之一。
据食用菌产业园区负责人吴春和介绍,党建引领农牧产业共同体的成立,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共建、共享、共赢的平台,对企业而言,增加了我们企业直接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和沟通,省去了政府中间传话的过程,对于各机关单位而言,我们通过主题党日联搞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方式,使他们的活动更加亲民具体,形式更加活泼。凭借这个大平台,实现大发展。
走进发菌棚,成排成垛的菌棒整齐排列,10月8日,园区开始做准备工作,第一批进入发菌棚的菌棒,已开出一朵朵小“菌花”,而菌棒制作车间初步进入高产阶段,日均产棒7万个。据园区技术员陶程点介绍,年前菌棒生产期预计到2022年1月10日左右,一期生产700万棒,发菌棚175个。就目前发菌棚菌棒状态来看,明年是个丰收年。
2020年,食用菌产业共同体积极探索了“企业党组织+党员大户+群众”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出租菌棒、出售菌棒、无偿提供技术、统一透明收购,党员大户租菌棚、买菌棒、卖花菇,群众务工的方式,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双赢。2021年5月到9月,党员大户每棚纯收入达1.5万元,群众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下一步,五十家子镇党委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党建引领农牧产业发展共同体有序运行,同时通过完善党建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使党建联合体辐射惠及各产业联合体集聚发展,实现企业资源共享、党组织协作互动的良性循环,厚植“发展抓党建、党建促发展”的共识。预计在2022年,五十家子镇食用菌产业园区扩增至4个,年产棒达3000万,预计投资5000万元,建设标准化菌棒生产车间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