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湿地巡护管理制度》政策解读
一、政策背景与制定目的
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林西县为了切实加强县域内湿地的保护力度,确保湿地生态功能得以持续稳定发挥,提高湿地保护率,特制定本巡护管理制度。旨在通过明确的制度规范和责任划分,构建起一套全面、系统且高效的湿地保护与管理体系,从根本上保障湿地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二、适用范围解读
本制度覆盖林西县县域内的所有湿地,无论是内陆滩涂、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沟渠还是干渠等不同地类的湿地,均纳入统一管理框架。这体现了制度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确保县域内每一寸湿地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监管和保护,避免出现管理空白和漏洞,为全县湿地生态的整体稳定奠定基础。
三、巡护对象详情
林西县湿地涵盖多种地类,其中内陆滩涂为国土三调湿地地类,其余为三调非湿地地类,但均属于一般湿地范畴。明确巡护对象的具体类型和性质,有助于巡护人员精准识别和定位需要重点关注与保护的区域,依据不同湿地类型的特点和生态需求,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巡护策略和保护措施,提高湿地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巡护职责剖析
日常巡查与记录:
巡护人员需对负责区域内的湿地进行常态化巡查,并详细建立巡护日志。这要求巡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记录湿地的生态状况、动植物活动情况以及人为活动痕迹等信息。通过影像记录发现的问题和事故,为后续的分析、处理和责任追溯提供直观、准确的依据。巡护表的填写不仅是工作的记录,更是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数据来源,有助于长期跟踪湿地生态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执法协助:
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巡护人员要积极配合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工作。当发现破坏湿地的违法违规行为时,巡护人员能够凭借对当地湿地情况的熟悉,为执法人员提供详细的线索和证据,协助查处案件。这一职责的设定强化了湿地保护工作的执法力度,形成了巡护与执法的有效联动机制,提高了对破坏湿地行为的打击效率和威慑力。
宣传教育:
巡护人员还是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员。通过与周边居民、企业以及游客的日常接触,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关注湿地、爱护湿地,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破坏湿地行为的发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接受管理与监督:
巡护工作要接受县林草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县林草主管部门作为湿地保护的专业指导和监管机构,能够为巡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工作标准和规范,并对巡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巡护人员配合主管部门完成湿地监测及各项检查、考核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巡护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确保湿地保护工作始终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运行。
违法违规行为制止与上报:
对于各类破坏湿地的行为,如开 (围) 垦、填埋、排干自然湿地,截断水源、占用湿地、新建建筑物、破坏保护设施设备等,巡护人员具有及时制止和上报的职责。这要求巡护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在第一时间阻止违法行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迅速将情况上报给县林草局。及时的制止和上报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湿地破坏的程度和损失,为后续的处理和修复争取时间和有利条件。
针对取土、堆土、排放污水、有毒有害物质、施放违禁药物、乱倒固体废弃物以及猎捕野生动植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违法行为,巡护人员同样承担着制止和报告的重任。这些行为直接威胁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巡护人员的及时介入能够有效保护湿地内的动植物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五、巡护频次要求
日常巡查要求不间断进行,这强调了湿地巡护工作的持续性和及时性。一旦发现问题能够立即处理,将可能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规定每月至少填报湿地巡护档案记录表三次,这一频次要求既保证了有足够的数据记录来反映湿地的动态变化,又不会给巡护人员造成过重的工作负担。通过定期的档案记录和情况上报,相关领导和林草局能够及时掌握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和部署,及时调配资源进行处理和保护。
六、考核方法解读
将湿地日常巡护管理情况纳入林长制考核制度,是强化湿地保护责任落实的重要举措。每年根据管护情况和巡查档案填写情况进行打分,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巡护工作的成效。考核结果不仅可以作为对巡护人员工作绩效评定的重要依据,激励巡护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还能为全县湿地保护工作的整体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对于表现优秀的区域可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奖励,对于存在不足的区域则可以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和整改,从而推动全县湿地保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林西县湿地巡护管理制度》从多个维度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明确的职责划分、合理的巡护频次要求以及严格的考核机制,构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为林西县湿地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关文件;